圆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新郎,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蜜桃,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,91在线欧美日韩精品

先行者創(chuàng)新之路
您當前位置:網(wǎng)站首頁  /  黨群工作  /  機關(guān)黨建  /  正文
離休干部60年對黨矢志不渝的追求
發(fā)布時間:2010-02-05

 

離休干部60年對黨矢志不渝的追求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---記西安公路研究院趙愛民的入黨情結(jié)


好多人都想不通,已82歲高齡的離休老干部趙愛民老人為什么初衷不改,堅定、執(zhí)著地一心要入黨,走近老人,與她的交談讓我深深的震撼與感動,體會到了在風云動蕩的時代流變中,那顆赤誠而忠貞的愛黨之心,這人間的第一情。

黨的種子在心中萌發(fā)

趙愛民老人的家鄉(xiāng)在陜北洛川,那時的洛川是紅白區(qū)的分界線,她的家處在白區(qū)的統(tǒng)治下,1937年“七七事變”爆發(fā),毛主席在洛川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,全面部署抗戰(zhàn)工作,隨著抗戰(zhàn)的深入,蔣介石調(diào)集匪軍進攻陜甘寧邊區(qū),洛川成為了地下黨組織保衛(wèi)紅色邊區(qū)的前哨。老人清醒的記得,當時,國民黨抓壯丁,父親和兩個哥哥都不見了蹤影,只有年僅9歲的自己和母親在恐懼中度日,土匪一來,便惶惶不可終日,時常要躲到窯頂或煙囪里,甚至,空氣緊張時,還要到姨娘家去避難。

談到這里,老人的話題漸漸多了起來,慈祥的臉上顯露出難以名狀的自豪。老人說在自己幼小的心中,已經(jīng)察覺父親和哥哥們在干一項莊嚴而神秘的工作,八路軍和延安就像童年的美好童話一樣,在她幼小的記憶中揮之不去,生發(fā)出了向往,模糊但堅定。兩個哥哥去延安參加了八路軍,8年杳無音信,阻斷了和家里的聯(lián)絡(luò),只有父親,這個家里的頂梁柱,也只是半月或者一個月的回家探望一次,經(jīng)常半夜回家,等天未亮,便又離去。老人的父親當時搞地下工作,在外人看來是生意人,牽著騾子從白水一帶買當?shù)剞r(nóng)民的余糧去換棉花、布料、紙張,其實,父親是為八路軍搞運輸,冒著生命危險,一干就是11年。

父親和哥哥是當時自己的榜樣,在那個漫長的苦難年代里,如一股暖流,伴著她成長,從此,心中就升騰起了信念,紅色革命和八路軍的稱號凝縮成了黑夜中光明的燈塔,照亮了道路,指引著人生的坐標,在她生命里的那一抹紅色像清泉般,蕩漾成少女的不悔追求,這時,黨的種子已經(jīng)在心中播撒,期待著紅色革命的春天,萌芽、開花、結(jié)果,在黨需要的時候,竭盡綿薄,添磚加瓦。

與封建家庭徹底決裂

老人雖年事已高,身有疾病,但性格干練,脾氣直爽??蛷d的墻面上掛的是毛主席的畫像,老人常常對著畫像能靜靜地看上好長時間,用老人自己的話來講就是,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,沒有共產(chǎn)黨,我可能還在農(nóng)村,終老一世都不能覺醒,是黨把我從苦難的壓迫下解救出來?!督鹎铩冯s志刊登了老人的一組照片,既有她父親參加地下黨活動時的留影,也有自己搞婦女運動的照片,其中,剪短頭發(fā),一身男式裝扮的照片吸引了我,也勾起了老人的回憶。

“我是娃娃親,15歲就出嫁了”,老人是這樣描述她的那段婚姻的,“婆婆家是封建大家庭,勢力大”由外出求學的丈夫口中得知的“革命”倆字印在了心坎上,丈夫要求她革命,但是封建家庭堅決反對,丈夫不甘示弱,帶領(lǐng)她在爭吵與追打中,逃出封建家門,一直向前沖跑,仿佛,童年溫暖過心靈的黨就在不遠處。沖破封建阻礙,剪掉舊式發(fā)卷,夫妻二人合照了感動老人半個多世紀的這張簡樸的黑白照片。

老人現(xiàn)在仍然對自己的出逃,與封建家庭決裂的行為很是認可,因為,出逃后,她來到黃龍地委干校學習,接受黨的教育,提高了政治覺悟,后來,組織上先后送她去西北革命大學蘭州分校、甘肅省委黨校婦女培訓(xùn)班學習,使她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
永遠聽黨的召喚

有一組年代數(shù)字醒目地記載著老人一生輾轉(zhuǎn)工作的難忘經(jīng)歷,組織和黨的工作是那個激情年代里,風華正茂的趙愛民同志維系黨的神圣使命的源泉和精神支柱。

1950年3月,被組織分配到陜西省宜川縣搞土改工作,后又調(diào)到甘肅天水秦安縣做發(fā)動群眾、宣傳黨的政策的工作;

1951年5月,被分配到蘭州市婦聯(lián)工作,組織當?shù)貗D女參加各項政治運動;

1953年2月,分配到蘭州市六區(qū)區(qū)委工作,下鄉(xiāng)搞抓生產(chǎn)工作,同年9月,調(diào)到甘肅省委辦公廳秘書處文印科工作;

1955年4月,調(diào)回陜西省委辦公廳秘書處文印科工作;

1957年5月,調(diào)到陜西省戶縣熱電廠黨委工作;

1964年4月,調(diào)入陜西省交通廳工作,后因陜西省交通科研所要編制一個多面手搞文印工作,服從組織安排,調(diào)到科研所工作;

1974年,陜西省交通科研所與西安公路研究所合并,被分配到情報室做管理員。

老人在20世紀80年代離休,當我問到老人被組織上多次調(diào)動的感受時,她淡然的笑了,與愛人的長期分離,不能盡到為人妻的責任,服從組織安排去甘肅,那時她的大兒子還未斷奶,她也沒有盡到為人母的責任,但是,老人未流露出一絲的不滿,“我學習了好多無產(chǎn)階級的思想文化,我看了不少政府的文件,我知道黨員是要服從組織安排,一切行動聽指揮的,我雖然還不是黨員,但我是以黨員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的”,說到黨,老人昏花的眼中閃現(xiàn)著感動的淚花。

矢志不渝的愛黨情懷

西安公路研究院黨委書記胡興民接到了老人的入黨申請書,這也是老人人生中第三次寫的入黨申請,言辭懇切,感人至深,胡書記深受感動,很快召開黨委會研究支部上報趙愛民入黨事宜,09年7月13日,老人追求了一生的入黨夢想得以實現(xiàn),老人感激的說:“感謝黨委,感謝胡興民書記,感謝幫助我入黨的老同志們,我這一輩子,是黨交給了我好多工作,這是黨對我信任,不入黨,我死不瞑目啊”。

老人的入黨經(jīng)歷可謂一波三折、喜憂參半。老人第一次填寫入黨申請書是1952年在甘肅省委黨校學習時,那年她23歲,黨組織討論通過她的申請,但由于填表時,對自己家里的土地不了解,加了“大概”二字,校黨委的處理意見是“待調(diào)查”,后由于服從組織安排,參加工作,失去了這次寶貴的入黨機會。1966年,老人第二次填寫入黨申請,也是文革開始的前夜,她的頂頭上司動員誘導(dǎo)她揭發(fā)單位內(nèi)部的走資派、當權(quán)派,參加批判三大軍事家運動。性情耿直、敢于堅持真理的她,曾干過文秘工作,了解黨的方針政策,因此,在支部會議上發(fā)了言:“黨的政策是團結(jié)95%,咋們不能把矛頭對著群眾”,結(jié)果,受到上級和其他積極分子的圍攻,認為她沒有起到積極分子的作用,不理解組織的意圖,她不僅僅由辦公室下放到實驗室,后下放到大修廠參加勞動,還被開除出積極分子隊伍,而且被定性為入黨動機不純,又一次失去了加入共產(chǎn)黨的機會,隨之,是失落,是失望,是徹底的失望,但她卻沒有失去入黨的志向。

老人坐在沙發(fā)上,重復(fù)了好幾次這樣的話,“我干了一輩子的革命事業(yè),我熱愛黨,就像熱愛我過早離逝的父親和因為抗戰(zhàn)而被截短了一截胳膊的哥哥那樣,我和黨感情很深厚,可我的入黨希望常常帶給我的是失望”,看著老人一臉的執(zhí)著,我內(nèi)心也傷感了起來,同時,覺得眼前這位身材矮小的老人是如此的高大,如此的光輝,她才是黨真正的女兒。

離休后,未能入黨成了老人的心病,一次,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七八十歲的人能入黨,留存在老人心中半個多世紀的遺憾要被解開了。老人欣慰地對我講,現(xiàn)在的研究院有好領(lǐng)導(dǎo),感謝研究院黨委對她的關(guān)心,讓她能順利入黨,成為光榮的共產(chǎn)黨隊伍中的一份子。

愛黨是不變的追求

前些年南方發(fā)生雪災(zāi),老人在電視上看到子弟兵在救援正在挨凍的受災(zāi)群眾,她買好了被子、收拾了一些家里的褲子等衣服,讓保姆陪同去了西安文昌門,還捐了錢,老人說自己的思想覺悟不想落在其他黨員的后面,要關(guān)心國家大事,要關(guān)心需要幫助的人。

老人身體不好,視力漸漸模糊,甚至有些事情記不清楚了,可老人堅持看新聞、看革命題材的電視劇,老人說她最近看《紅色搖籃》,共產(chǎn)黨人很偉大,現(xiàn)在自己也是一名光榮的共產(chǎn)黨員了,覺得黨更親了。與老人的聊天很愉快,我說沒有黨,哪有祖國的強大啊,老人點頭表示認同,“我們國家富強了,奧運會成功舉辦, 09年在黨的領(lǐng)導(dǎo)下我們成功的抵制了金融危機,十一國慶閱兵,我激動的心久久難以平靜,你看我們的解放軍走的多威武雄壯啊,世界上哪一個國家的軍隊都沒有我們的軍隊走的好”,聽著老人的話語,我內(nèi)心充滿了崇高和莊嚴的感覺,愛黨成為老人記憶中的不朽情結(jié),編織著老人不老的愛黨情感。

告別時,老人握著我的手致以同志間的友好,老人很謙虛,說自己雖然老了,但是黨并沒有拋棄她,她不能更好地為黨做貢獻了,可仍然可以發(fā)揮余熱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以回報黨,“終于找到家的感覺了”,老人說著,和我揮淚告別。

回單位的路上,我不停地在思索人生的價值與意義,或許,偉大正是源于平凡又執(zhí)著的堅守,感動常常來自看似渺小但無悔的追求,只有這時,我才發(fā)覺言語的蒼白無力,難以準確描述一種充沛于天地間的大愛無聲,“她身體不好,年歲已高,她入黨不求名利,只有一種對黨的信仰在心中萌生,成為她人生無怨無悔的追求”,胡興民書記是這樣評價她的。

老人不戚戚于貧賤,不汲汲于富貴,只有愛黨之心坦蕩蕩,光照人間。

謹以此文,望所有黨員共勉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作者:文  劍)

隱私聲明   |   在線服務(wù)   |   聯(lián)系我們   |   網(wǎng)站地圖   |   繁體

電話:029-87827253   傳真:029-87897866

地址: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六路60號